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山西省积极推动网站建设与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通过构建集政务、产业、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山西加速政府效能提升、产业优化升级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各地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数字经济园区,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区域竞争力,也为山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标志着其在中西部地区数字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历史文化大省,近年来主动顺应数字化浪潮,全面推进“数字山西”战略建设,“山西建立网站”已成为推动全省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抓手之一,通过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政府与企业网络体系,山西正加快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型升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全球已进入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期,国家层面大力实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大战略,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在此背景下,地方网站不仅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更是连接群众、服务企业、驱动创新的核心载体。
对山西省而言,系统化推进网站建设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山西长期依赖煤炭等传统产业支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面临转型阵痛与升级压力,借助网站平台整合信息流、资金流与服务链,能够有效推动“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时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绿色低碳转型。
山西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壶口瀑布等世界级景区星罗棋布,晋商文化、红色记忆、非遗技艺交相辉映,由于宣传渠道有限、传播手段传统,部分优质文旅资源尚未充分释放其品牌价值,通过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文化旅游网站集群,不仅可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能吸引海内外游客、投资者和文化创意人才汇聚三晋大地,带动文旅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公众对政务服务的便捷性、透明度和响应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层级、跨领域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显著提升行政效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看,山西地处中部枢纽,东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西连西北生态经济带,南邻中原城市群,北通内蒙古能源走廊,是国家能源输送通道和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通过搭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网站,强化与周边省份在产业协作、要素流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信息互通与资源整合,将进一步提升山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与辐射能力。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山西建立网站”纳入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网站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统筹推进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加快网站建设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www.shanxi.gov.cn)作为全省政务信息公开和在线服务的核心平台,持续优化栏目设置和服务功能,该网站已集成政策发布、办事指南、互动交流、数据查询、民意征集等多项功能,并全面接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持“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实现了高频事项“掌上可办”“指尖即达”。
各市、县(区)政府也相继建成并完善本级门户网站,初步形成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横向联动各部门的政府网站集群,太原市政府网站突出“智慧城市”特色,整合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便民服务模块,推出“民生服务地图”和“一件事一次办”专题专区;大同市则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云中之城”主题页面,集中展示古城风貌、非遗传承与节庆活动,增强了城市文化辨识度。
省级职能部门如发改委、工信厅、人社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等均建立了专业子站,提供行业动态、项目申报、资质审批、政策解读等专项服务,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
在政府引导下,山西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网站建设,在能源、文旅、农业、教育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功能齐全、运营成熟的行业平台。
在能源领域,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积极推动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化工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建立官网,不仅实时发布企业发展动态、安全生产情况,还开通线上采购平台、技术合作通道、人才招聘入口等功能,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与综合竞争力。
在文化旅游方面,“游山西”APP及官方网站(www.youshanxi.com)已成为宣传推广山西旅游的核心平台,该平台整合全省5A级景区门票预订、智能导览、语音讲解、住宿餐饮推荐、定制化线路设计等一站式服务,支持VR全景预览和AI导游推荐,极大改善了游客体验,2023年数据显示,“游山西”平台年度访问量突破1.2亿人次,带动全省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以上,成为文旅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在现代农业领域,山西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建成“山西农产品电商网”“特优农产品交易平台”“有机旱作农业信息发布平台”等一批涉农网站,这些平台帮助农户对接全国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尤其在小米、老陈醋、红枣、核桃、杂粮等地标产品品牌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在教育科研方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全面升级校园门户网站,集成教学管理、科研成果转化、学术会议发布、校友联络等功能,并开放大量优质MOOC课程资源供社会免费学习,推动教育资源向社会延伸,促进教育公平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山西中小企业意识到官方网站在品牌塑造、客户引流、市场拓展中的关键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省注册企业中已有超过65%的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微官网,涵盖装备制造、商贸流通、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
这些企业网站普遍具备产品展示、新闻资讯、联系方式、在线咨询等基础功能,部分领先企业还引入电子商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实现线上营销与线下运营的深度融合,提升客户转化率与用户粘性。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工信厅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共同发起“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建站模板、云服务器资源、数字营销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进一步降低数字化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中小微企业“触网上云、借网蝶变”。
尽管山西在网站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与短板: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省会城市及部分地级市网站建设较为成熟,功能完善、更新及时;但部分偏远县乡仍存在网站长期未更新、“僵尸栏目”频现、互动功能缺失等问题,难以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是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不同部门之间数据标准不一、接口封闭、系统割裂,“信息孤岛”现象依然突出,制约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深度应用。
三是用户体验有待提升,部分政府网站界面设计陈旧、导航混乱、操作繁琐,移动端适配差,加载速度慢,影响用户使用意愿和满意度。
四是网络安全风险上升,随着网站数量快速增长,黑客攻击、数据泄露、钓鱼仿冒等安全威胁加剧,个别单位因防护措施薄弱,曾发生敏感信息外泄事件,暴露出安全管理漏洞。
五是运维人才短缺,网站建设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涉及内容策划、用户运营、数据分析等复合能力,目前山西在既懂技术又熟悉政务或产业逻辑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上仍显不足,制约了网站可持续运营与发展。
面向“十四五”及更长远发展目标,山西应以“山西建立网站”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壮大数字经济规模、提升数字社会服务水平,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由省大数据局牵头编制《山西省网站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省、市、县三级政府及重点行业的网站功能定位、建设标准、技术架构和评估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网站备案与监测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确保网站体系科学有序发展。
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步伐,推动公安、税务、社保、医保、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依托省级政务云平台,建设统一的数据交换中心、身份认证系统和电子证照库,真正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材料免交、事项联办”。
引入用户体验